胡大一:心脏康复是未来医学发展出路

 

胡大一:心脏康复是未来医学发展出路

 

近几年,一批热衷心脏康复的人逐渐推动康复在我国的发展。这一段时间我不断思考,心血管病必须向预防转型,转型是个艰巨的过程,一定要逐步推进。

我认为,得病的患者痛定思痛,对于恢复健康的渴望,改变自己不健康行为的愿望是最强烈的。另外,从康复二级预防作为启动,逐渐向一级预防推进,甚至向全民推动。

医疗不是投入越多效果越好

很多人感到困惑,认为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一定是高成本的,这是一种误区。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医疗投入费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最后实现广覆盖、高水平。

在英国历史上,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之一除了工业革命就是保存了全民医保。英国支出的医疗费用不足美国的20%,但健康产出远高于美国。古巴同样,通过很低的卫生投入,实现新生儿死亡率、人群健康寿命等健康指标的高产出。

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模式下,虽然有着豪华设备,先进药物,但医疗服务水平却不高。投入大、产出低。如果把医疗费用都用在得病上后,用在疾病复发,用在越来越发达的医疗生物技术上,将难以为继,永远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满意。

医疗模式应当转变,向预防和康复倾斜,注重疾病的管理,才能减少疾病反复发作,反复住院,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中国的心脏康复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吴英凯院士为代表的一代人是中国心脏康复的开拓者和先驱。当时吴院士对于康复非常重视,第一代人的奋斗后来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演变,在趋利性的引导下发展缓慢。此外,在早期康复当中有个别死亡病例,对于心脏患者运动中的安全性形成很多质疑,也制约了心脏康复的发展。

康复治疗把患者留在基层

加强分级诊疗,推动基层医院的建设是中国目前医药改革的方向。借此政策,通过县域联盟推广心脏康复。县医院有极大的积极性,因为想留住患者,这与国家的政策也相吻合,也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

开展康复治疗,是基层医院留住患者好的办法,基层医院离患者最近,患者也不愿做完支架后再回大医院,若真正能够把患者管好,患者便愿意留在基层。因此,康复治疗推广的策略是向下推广,希望在整个县级医院有一片天地,再逐步向大医院扩展。

在发动医院的同时,还要发动公众、社会和家庭的参与。

医疗环境为患者运动康复保驾护航

运动康复的安全性是制约开展心脏康复的原因之一,但这种担心显然多余。心脏康复的获益已得到循证医学证据的广泛支持。心脏运动康复可减少猝死,减少总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反复住院,减少医疗费用,心脏运动康复和支架置入、药物治疗有附加效果,共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

第一,与健康人相比,运动康复猝死发生情况要增多。但心脏病患者多有心衰,这类患者在运动中猝死发生的总体情况要少于不运动者,但个别患者的死亡不可避免。因此,运动康复是减少死亡的措施。

第二,心脏康复在医疗环境下进行,有救治措施保障。有医生在场,有除颤设备,有监护设备,相对安全。即使发生意外,要比盲目运动有保障。

第三,更重要的是,开展运动前有安全性评估,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范围内的运动量,循序渐进开展。

心脏康复是实现精准医学的有效途径

心脏康复走出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它和现代医疗体系的只做支架开药不同,是随访管理的一个过程。心脏康复的“五个处方”体现了新生医学的参与,是全面的管理。

五个处方是个体化的,康复是实现精准医学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心脏康复是量体裁衣,每个处方都经过充分评估,个体化地制定,而非笼统而谈。

此外,康复注重过程,是服务的过程,循序渐进,随时调整。

 


 

 

聚陆医疗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9月16日06:03: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juluyiliao.com/994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