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康复仍是短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副院长、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公维军:康复相当于治病的“尾”,这个尾没收好,以前的治疗就大。

人民网:中国康复仍是短板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对癌症患者康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427家医院中,能够提供外来癌症患者康复服务的只有45家;多数患者表示,虽然医生要求通过运动来康复,但没有提供具体治疗方案,他们只能自行组织“病友”,定期做些简单的运动来缓解后遗症。康复医学较为发达的日本尚且如此,起步较晚的我国在康复上的差距就更大了。

亟待重视的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医学领域的“三驾马车”。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很晚,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仅40余年。目前康复医学的学科架构较为完备,服务模式多种多样,如综合医院的康复科、专门的康复医院和康复中心、社区及家庭的康复服务等。

2002年,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刘海若在伦敦发生交通事故,被英国医生宣判脑死亡。回国后,经过精心医治及漫长的康复训练,刘海若不仅苏醒过来,还逐渐恢复了健康,重返工作岗位。刘海若是幸运的,因为在我国,像这样通过康复回归社会的患者仍是少数。

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仅有322家康复医院,其中城市206家,农村116家,超过半数的城市尚未设立专科康复医院,康复治疗床位也很少,仅占医院总床位的1.75%;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10万,能够为患者提供先进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仅占社会需求量的10%~30%;在公民意识上,多数人不了解康复治疗,也没有机会接受康复治疗,有些患者虽“死里逃生”,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生活质量低,给家人带来极大负担,更别说回归社会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副院长、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公维军向《生命时报》记者感慨:“我们应该重视康复医学,提高康复意识,树立‘大康复’发展理念。”

康复医学的五大困境

“三驾马车”中,临床医学治疗体系相对完善,预防医学近年来也逐渐受到重视,而康复医学仍是“短板”。公维军说,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存在五大困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壮大。

学科建设欠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康复医学应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地位平等,但在我国,康复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与普外科、妇科、儿科等处于同等地位,自然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这与康复医学的概念进入我国较晚不无关系。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巨大的缺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填补。在很多地区,康复科人员多是从其他学科转型而来的,如中医针灸按摩、西医理疗等。能够在学科理论与实践上起到带领、推动作用的高级人才极度匮乏,导致康复医学发展缓慢。

康复资源短缺、分配不均。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经济、技术的支持。目前,康复治疗费用在医保中可报销的比例低、范围小,有些医院不愿发展康复科;很多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只有门诊,没有病房,设备落后,患者无法接受完备的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康复资源的数量远比不上北上广等大城市。

对康复医学认识不全面。一些医院的康复科仅治疗“三瘫一截”(脑瘫、偏瘫、截瘫、截肢)的残障患者。其实,康复医学的服务范围包含心脏、肺部、肠胃、精神等各个领域,远远超越传统的学科理念。

公民康复意识薄弱。很多人不了解、不重视愈后康复,在医院接受急性期治疗后便“回家静养”,认为留下后遗症是不可避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康复医学的发展。

推广“大康复”发展理念

“使用物理治疗方法,帮助功能障碍人士提高生活能力和质量的医疗服务,都可定义为康复。”公维军呼吁,我国应推广“大康复”发展理念。

康复治疗应针对所有功能障碍,不限于传统的“三瘫一截”,心肺、胃肠、精神智力、言语吞咽等功能存在障碍时都需要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不单是恢复肢体功能的训练和针灸按摩等,它还包括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治疗、假肢及矫形工程、环境改造、就业指导等,可以全方位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生活需求、社会需求。比如,一位只能坐轮椅的截肢人士,就需要专业人员为其安装假肢,恢复肢体的部分功能;给予心理评估和治疗,帮助缓解悲观情绪;去掉妨碍轮椅活动的门槛,将床的高度调整为与轮椅一样高,便于患者独立完成转移;当患者需要参加工作时,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和特长,指导合适的工作等。

人的身体状态是时刻变化的,不能仅考虑功能障碍本身。如果仅关注患者的疾病,忽视了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当旧疾复发或罹患新病时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康复效果。例如患者长期卧床时,会有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出现,这都是不容忽视的。

多方位推动康复医学发展

过去,民众不知何为“康复”,医生也不懂得通过康复治疗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伤残人群持续增加,康复医学亟待发展壮大。针对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公维军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第一,康复需要完备的政策和高水平经济基础支持。康复科利润小、人才少、病床紧缺,难以独自改变现状;新型康复设备价格不菲,很多医院没有财力购入。所以,康复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2016年,北京市卫计委、市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北京部分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部分治疗床位转变为康复床位。首批推进6家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转型,每家给予1500万元经费支持,以培养专业人才、购置医疗设备、修缮改造无障碍设施等。目前,多数转型机构逐步完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值得各地区借鉴。

第二,不遗余力培养康复人才,尤其是具有引领、推动学科发展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应推动高等院校康复医学专业建设,提高康复人才的知识结构及储备;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过程较为漫长,为了尽快缓解人才供需矛盾,还应开展短期培训;康复医学发达地区应协助发展滞后地区,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

第三,提高民众的康复意识,转变其“后遗症不可避免”的观念。康复相当于治病的“尾”,如果这个“尾”没有收好,那么之前的治疗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即便曾患重大疾病,病愈后仍有机会像健康人一样生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众的康复意识薄弱。应调动媒体、学校、医院、社区的力量,多方位加强宣传教育。

聚陆医疗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7月30日00:00: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juluyiliao.com/15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