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暨云南第一届杏林柳叶刀心脏论坛于2017年12月22日至2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安会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承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中医医院共同协办,年会以“传承、融合、创新、发展”为大会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以岭,中国科学院院士程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王阶,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副院长杨跃进,云南中医学院校长熊磊,云南省中医医院院长温伟波等同志参加会议开幕式并讲话。学术会议受到国内外心血管病领域著名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参与,来自省内外700多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主会场
大会设中西医结合基础、临床与基础研究热点、临床经验与学术传承、中医心脏康复、心血管病介入、心血管病护理等7个学术分论坛和版块,共计75个讲题。成立了省级专业委员1个——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专家共识和诊疗标准4份。成书论文集一部,内容涉及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理论探讨、传承医话、其它等5个方向,收集论文104篇,共522464字。
大会主旨报告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心血管病主任委员王阶教授在开幕式发言中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号召与会专家做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这即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做出的巨大贡献。王阶教授以昆明西山的一幅著名对联“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迈步在上人”勉励参会专家,积极进取,不断进步,把心血管病学术发展贯穿到全国中医的发展中去。随后的主旨演讲中王阶教授做了中药干预冠心病冠脉临界病变研究的学术报告,提出活血化瘀药物的早期服用对于冠脉临界病变具有重要的干预作用。吴以岭院士做了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的防治研究学术报告,展示了络病学说在治疗微血管疾病方面的理论创新、实验证实、循证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程京院士做了中西医并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学术报告,提出工程学保健的概念,将六诊合一的诊疗工程系统与身心调理和个性化调节的条例系统相结合创造完美的健康服务体系。杨跃进教授做了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之路——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创新研究的突破的学术报告。提出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发现通心络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醋血管新生、抗心肌凋亡、促心肌自噬的重要作用。
“冠心病标准与共识发布会”是年会的重要议程,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诊疗水平,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为基本点,结合循证医学原理,通过古今文献回顾分析、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成药系统综述、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咨询等系统研究工作,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基本证候特点、辨证用药规律等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并经讨论制定了《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参考。
冠心病标准及专家共识发布会
本次年会首次开设了心血管病介入论坛、中医心脏康复论坛、中医心脏护理论坛,并首次使用网络直播模式,使大会的发言可以走进每个人的手机微信,提升了大会的影响力。
与会代表积极参与并认真聆听了主旨演讲及学术报告,本次学术年会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学术水平,起到了心血管病分会学术机构在全国心血管病学术团体中的学术引领作用。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和介入专委会成立大会
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心血管病发展方向,在未来工作中以十九大会议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为指引,继续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药心血管病学科的人才培养与临床、科研均衡发展,做好心病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扩大本学会的影响力,争取将本学会的学术成果推广至不同学科和服务广大人民。
护理分论坛
供 稿/云南省中医医院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